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就势必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到2016年,其他七个住宅太阳能市场也将实现平价,包括意大利,丹麦和乌克兰。它涵盖了六个关键的光伏技术单晶硅,多晶硅,碲化镉,铜铟镓硒,薄膜硅和高聚光光伏和三个关键应用:住宅屋顶系统,商业屋顶系统,以及实用的地面安装系统。
因此,需求将转移到亚洲和北美,太阳能市场将以兆瓦级增长,但收入将持平,因为价格下降超过销量增长。2011市场规模更新报告:把世界其他地方也展示在全球太阳能需求地图上是LUX太阳能系统报告的一部分,并提供太阳能市场分布地图。达到平价的商业太阳能屋顶市场将由2010年的一个增长到2016年的十个,包括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尼加拉瓜。过去几年里,太阳能补贴由封顶,削减到取消,但太阳能安装量却持续上升,主要是由来自德国的需求增加带动。2011年,内部回报率领先的市场,如新泽西州、澳大利亚和希腊就非常引人注意
欧洲政策趋于稳定,光伏市场长尾效应正在显现,全球光伏市场长期前景看好。光伏设备单晶炉已经完全实现国产化,多晶硅铸锭炉国产率逐步提升,准单晶技术也在研发和试用,未来有望实现国产化。与2011年整体美国市场需求预测2GW相比,17GW的待安装量仍面临极大挑战,Solarbuzz总经理CraigStevens表示:最值得关注的挑战包括项目架构和资金来源的整合、克服法规方面的变动和充分利用近期市场价格走势采购最佳组合的太阳能系统零组件。
从已选择模块和逆变器供货商的待安装项目来看,前三大模块供应商依序为FirstSolar、SunPower和尚德(Suntech),领先的逆变器供货商则为AdvancedEnergy和SatConTechnology。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已经成为各州太阳能项目计划的主要驱动力,前六大州分别为加州、亚利桑那、内华达、新泽西、新墨西哥和德州,而全美有40州都有待安装的太阳能发电专案。快速发展的非住宅型项目为开发商和承建商创造出重要的成长机会,Solarbuzz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为止,以安装量排序的前十二大项目占据整体未安装量的49%。制造厂商原预期2011年第二季度出货量比第一季度增长12%,然而根据Solarbuzz初步估计,实际出货量减少了22%,即便第二季度需求增长了79%,同时产量也下降了20%,电池与模块厂商们的库存仍然增加了559MW
2011年美国市场预期将达约2GW规模,后续仍将持续增长到2015年最高可达6.4GW的规模。日本市场111%的年增长率来自住宅型安装的需求,占市场的82%。
Solarbuzz预计欧洲市场在2011年将占全球太阳能需求的65%,较2010年的82%大幅下滑。在美国,来自公共事业公司的需求高速增长,从而影响了终端市场、产品组合和销售管道。随着美国公共事业公司太阳能项目的发展,预计将在2012年占全美的54%,在未来五年间,模块供货商、逆变器制造商、项目开发商、渠道商和系统整合业者的市场比重将发生显著变化。美国则是从2010年的5%增长到9%。
欧洲市场获益于2011年上半年急速的价格下跌,尤其是意大利从中获得需求维持的动力。去年中国大陆是亚太太阳能市场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蓬勃发展的日本。2010年,渠道商出货比重小幅下跌到23%,而项目开发商和公共事业公司直接采购则成为强有力的新销售管道。在中国,2010年国内需求增长超过一倍,宁夏和江苏再次蝉联省级市场前两名。
中国大陆模块供货商在欧洲的报价,从2010年第一季度较其欧洲或日本的竞争对手低25%,在今年二月间缩小到仅低10%,不过今年第二季度价差又再度拉大。相对于欧洲市场所面临的挑战,美国、中国大陆和印度尚未安装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共计有25GW。
2010年中国模块制造商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增长到37%,其中以尚德为首,天合光能和英利太阳能紧随其后,同时在2011年第一季度又有进一步增长。在福岛核灾之前日本已有强力的太阳能政策支持,所以日本市场预计在2011年可以增长到1.3~1.5GW。
德国市场于年中减缓补贴削减幅度,将可加速2011年下半年市场复苏。届时美国的比重则将达到14%。Solarbuzz预测,亚太国家需求将会持续稳定增长,到2015年至少将会占据全球26%。而以日本和中国大陆领军的亚太前五大市场,占据全球比重将从2010年的11%增长至16%。专案利润率的下跌,导致产业更关注商业模式和市场销售管道,欧洲渠道商从而在2010年全年和2011年上半年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利润率。若以市场类别来分,电力公司则占全国49%的比例
2010年,渠道商出货比重小幅下跌到23%,而项目开发商和公共事业公司直接采购则成为强有力的新销售管道。美国则是从2010年的5%增长到9%。
2011年美国市场预期将达约2GW规模,后续仍将持续增长到2015年最高可达6.4GW的规模。Solarbuzz预测,亚太国家需求将会持续稳定增长,到2015年至少将会占据全球26%。
中国大陆模块供货商在欧洲的报价,从2010年第一季度较其欧洲或日本的竞争对手低25%,在今年二月间缩小到仅低10%,不过今年第二季度价差又再度拉大。欧洲市场获益于2011年上半年急速的价格下跌,尤其是意大利从中获得需求维持的动力。
在福岛核灾之前日本已有强力的太阳能政策支持,所以日本市场预计在2011年可以增长到1.3~1.5GW。2010年中国模块制造商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增长到37%,其中以尚德为首,天合光能和英利太阳能紧随其后,同时在2011年第一季度又有进一步增长。在中国,2010年国内需求增长超过一倍,宁夏和江苏再次蝉联省级市场前两名。在美国,来自公共事业公司的需求高速增长,从而影响了终端市场、产品组合和销售管道。
届时美国的比重则将达到14%。而以日本和中国大陆领军的亚太前五大市场,占据全球比重将从2010年的11%增长至16%。
德国市场于年中减缓补贴削减幅度,将可加速2011年下半年市场复苏。相对于欧洲市场所面临的挑战,美国、中国大陆和印度尚未安装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共计有25GW。
专案利润率的下跌,导致产业更关注商业模式和市场销售管道,欧洲渠道商从而在2010年全年和2011年上半年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利润率。随着美国公共事业公司太阳能项目的发展,预计将在2012年占全美的54%,在未来五年间,模块供货商、逆变器制造商、项目开发商、渠道商和系统整合业者的市场比重将发生显著变化。
去年中国大陆是亚太太阳能市场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蓬勃发展的日本。Solarbuzz预计欧洲市场在2011年将占全球太阳能需求的65%,较2010年的82%大幅下滑。若以市场类别来分,电力公司则占全国49%的比例。日本市场111%的年增长率来自住宅型安装的需求,占市场的82%
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准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除西藏仍执行每千瓦时1.15元的上网电价外,其余省(区、市)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目前该政策仍处于初期阶段,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明确。
新的政策规定,在2011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尚未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标杆电价政策中尚待厘清的疑点还有很多,包括电价一刀切、补贴年限不明、电价下调幅度不定、补贴资金缺口较大等。
先不要苛求政策,慢慢等着它完善吧,能出台政策对光伏产业人士来说都是一大好事。业内人士估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约在600兆瓦左右,今年有望突破1吉瓦。